<b id="uq7cr"><form id="uq7cr"></form></b><video id="uq7cr"><menuitem id="uq7cr"></menuitem></video>

<rp id="uq7cr"><meter id="uq7cr"></meter></rp>

    <rt id="uq7cr"><nav id="uq7cr"><p id="uq7cr"></p></nav></rt>

  • <cite id="uq7cr"><noscript id="uq7cr"><delect id="uq7cr"></delect></noscript></cite>

    <rp id="uq7cr"><nav id="uq7cr"></nav></rp>

    從生態文明建設角度解讀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我國新時期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重大部署。

    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要在改革和發展中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其中有關專家對公報生態文明的特點、亮點等進行了解讀。

    公報看點

    看點1 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

    看點2 五大發展理念

    全會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看點3 協調發展

    全會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看點4 綠色發展

    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做出新貢獻。”

    看點5 構建四個格局

    全會提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看點6 低碳循環發展

    全會提出:“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制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看點7 實行垂直管理

    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看點8 堅持保護優先

    全會提出:“筑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夏光:四個創新點,明確施工圖

    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說,五中全會關于“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建議,將此前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頂層設計,由概念圖轉換成了施工圖,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換。

    夏光說,一是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新目標,呼應了全社會的熱切期待。長期以來,對我國環境質量狀況的評價一直不樂觀,在6年前完成的中國環境宏觀戰略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環境污染和破壞的趨勢“總體尚未遏制”。現在,中央確定到2020年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這將扭轉我國生態環境的大勢,在歷史上是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意義重大,同時也意味著“十三五”將實行一系列重大的生態環境保護行動。

    二是提出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為克服普遍的“城市病”提出了治本之策。近年來,我國新興城市崛起很快,原有城市也大肆擴展地盤,各地普遍出現了高樓林立、人口密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的通病,居民幸福指數和痛苦指數同時上升,這主要是由不科學、不綠色、單純追求集聚效應的城市化理念及其布局模式造成的。亡羊補牢,猶未晚矣,通過調整城鎮化發展戰略,增加城鎮發展的綠色元素和生態功能,可以引導走上綠色城鎮化的道路。

    三是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進行環境治理,使環境保護回歸其根本目的。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為抓手的環境治理模式有其特定的歷史功績,今后也有其發揮作用的空間。現在把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放到提高環境質量上來,是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的創新舉措。在此過程中要看到,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不等于以其為環境保護的唯一目標。環境保護的目標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改善環境質量,只是其中一項,而改造現行社會結構,培育具有綠色意識的一代新人,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這是不亞于改善環境質量,甚至比之更重要的目標。

    四是實行環保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國家環境治理體系進步。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是環保管理體制改革的大動作,目的是提高環境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消除或減少各種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執法管理的干預,多年來已在多地進行試點,成效初顯,現在把它全面推開,將帶來全國環保管理的新面貌。

                                                          來源:中國環境網

                                                          時間:2015-10-30

     

    上一篇:
    下一篇:
    ? 又黄又大又粗的免费视频